变害为利:新中国开国之初的水利建设与淮河 四、江苏治理淮河

变害为利:新中国开国之初的水利建设与淮河 四、江苏治理淮河

时间:2023-10-31 19:04:14作者:70周年专题

变害为利:新中国开国之初的水利建设与淮河是小说名字叫《变害为利:新中国开国之初的水利建设与淮河》里面的主角,本小说的作者是70周年专题,小说主要的讲的是:广大干部群众在施工中士气高涨,涌现出大批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,被评为特等功臣的4人,一等功民135人,一等功干部14人,模范中队、小队和党支部44个。新沂河竣工不久,1950年汛期,沂河又发生了相当于1...

《变害为利:新中国开国之初的水利建设与淮河》 免费试读

当年8月,组成淮阴救灾治水大队,大队长熊梯云和总工程师王元颐等,深入灾区,实地调查,拟订了导沂整沐、开辟新沂河的实施方案。

11月,国家水利部在徐州召开“沂、怵、汉、运导治会议”,制定了“先沂沐后汶运”及“沂沐分治”的治理方针。

1949年冬成立苏北导沂整沐工程司令部。施工前,从苏北运河工程局抽调干部和技术人员,并从上海、南京等地招聘技术人员150人,进行勘测、规划、设计、施工和后勤供应等准备工作,其中仅中央拨级的杂粮就有2�25亿斤。当时全国范围内的解放战争仍在进行,国家经济十分困难。

是年冬春,江苏省先后组织70万人,采取“以工代赈”的办法,投入新沂河的开挖。当地人民充满着解放的欢欣,怀着对党的无限感激之情,带着祖祖辈辈根治水患的心愿,不顾天寒地冻,衣单被薄,披星截月,顽强奋战,克服了天寒地冻、积水未消和小潮河4次堵坝的失败,滨海堤段因淤泥地基而沉陷,峰山切岭的坚土和砂僵以及皂河束水坝时间仓促等困难,保证工程及时完成。

工地粮草供应,正遇到大雪封地,日间化冻,道路泥泞,群众采取人挑驴驮的办法,起五更,带夜送,到站不化冻,保证了后勤供应。

施工期间,国民党特务装成“毛人水怪”恐吓群众,破坏施工,经军民配合,迅速予以破获。每当关键时刻,各级领导干部都亲临工地,坐镇指挥。

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3次来到工地,中共苏北区委员会书记肖望东、副书记万众一、苏北行署主任惠浴宇等,都曾多次到工地检查督促,帮助解决困难,保证了工程顺利进行。

广大干部群众在施工中士气高涨,涌现出大批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,被评为特等功臣的4人,一等功民135人,一等功干部14人,模范中队、小队和党支部44个。

新沂河竣工不久,1950年汛期,沂河又发生了相当于1949年的洪水,上游出现了5次洪峰,最大排洪2550立方米秒,滔滔洪水驯服地沿着新沂河流进大海。苏北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,第一次战胜了千年为患的洪水,迎来了幸福和安宁!

兴建苏北的灌溉总渠

1951年11月20日,中共苏北区党委和苏北行政公署发布了《苏北治淮总动员令》,要求苏北的党政军民紧急行动起来,组织一切可以组织的力量,投入治淮斗争。

按照淮河委员会进一步明确的“下游以泄洪为主”的方针和治淮方案,确定开辟苏北灌溉总渠,灌溉和排洪结合,洪泽湖建成有控制的拦洪蓄水水库。

1951年冬至1952年春,在以工代赈的艰苦条件下,先后组织了110万人的治淮大军,开挖一条能泄洪800立方米秒的淮河入海通道,即苏北灌溉总渠。

阅读全文

相关文章

最新小说

您的位置 : 小说> 小说资讯> 变害为利:新中国开国之初的水利建设与淮河 四、江苏治理淮河